在人的生命存在中,人首先面临的是其与自我的关系。无论他的社会性存在经历什么样的喜乐或伤悲的事件,都会积淀、转换、内化在他个人的生命情感里,表现在他的肉体生命的外在体征上。第十届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中,李艾筱的《假如西西弗斯在2022》(2022),就是其恰当的例证。
当观众移开眼罩就会发现:展厅前方玻璃防尘罩内的亚克力方形体直径为3cm的槽内,是只有普通拳头三分之一大小的一撮头发球,一堆由艺术家收集的自己在2022年1-9月里因为生命焦虑而自然掉落的36340根头发。在约半小时的时段里,观众会听到该年度发生的国内和国际重大事件的各种新闻报道、微信视频等,但大部分内容都使人痛苦煎熬。这的确是当下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实然之在,一种在无奈中无聊、无助、哭泣、挣扎、抗议之类生命情感的流露。年轻艺术家李艾筱将自己的行为影像作品命名为《假如西西弗在2022》,或许是想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在“元冠状病毒时代”都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那样徒劳而虚空地活着。
作品播放前,其开始的影像是作者在洗头、擦地、机器人扫地搜集头发的日常生活场景。她把自己最近的脱发这种生理反应与其所接受的各种社会事件相结合,将自己的肉体生命的生存置于系列社会事件的互动中。她是在以人与身体的关系测试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显然,作为整全之人的存在,无法摆脱这两种关系之互动影响。在艺术语言方面,其难点在于如何将日常采集行为转换到特定的现场时空中,以便产生特定的艺术场域效应。她嘱咐观众戴上眼罩,这增强了观众心理期待的陌生化效应,同时在营造互动的现场艺术场域方面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把行为艺术的现场行为,延伸到现场之外的、日常的私人空间与当下社会的公共空间。行为影像的现场播放与脱发球装置,只不过是这种在一个相对时段内的日常艺术采集行为的最后结晶。其创作逻辑为个人身体与社会的互动。在她的《私人物品》(2013—2019)中,每个志愿者摆拍在自己身体上的“私人物品”,全是通向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触点。每个“私人物品”,都在见证他们的肉体生命乃至意识生命的变化流程。在这点上,李艾筱的创作还有无限的探索可能性。